作为春菜的一种,香椿素有“开春第一鲜”的美名。立春以来,生长在云南哀牢山中的香椿相继上市,这些红彤彤的嫩芽当天就空运到上海、青岛等城市,当地市民第二天一早即可品尝云南春天的味道。
在玉溪市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漠沙镇团结村的香椿地里,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舒艳萍正带领村里的群众采摘香椿,大家有说有笑正在忙着采摘“春天的味道”。舒艳萍介绍,团结村背靠哀牢山,天然生态良好,半山土地闲置较多,经济作物较为单一,去年村两委创新思路,试种香椿5亩进步壮大村集体经济,今年迎来丰收,预计收益4万多元。舒艳萍介绍说,种香椿试种成功,收入比较可观,下一步村两委将带领群众在合适的区域进步香椿种植,把闲置的土地利用起来,既绿了荒山,又能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。
生长在哀牢山中的香椿人工干预少,天然生态,能在一、二线城市卖出好价钱。收购商罗辉宏告诉记者,他收香椿10多年了,每年都要收购70吨左右的香椿发往上海、青岛等大中城市,一般在中午12点前在收购点装车完成前往机场,当天晚上即可到达目的地。这几天的收购价是80到100元每公斤,一般质量80元,质量较好100元。
春回大地,大众的餐桌上也出现了更多春味,香椿意如其名,更是春天应有的味道,很受大众喜爱。在新平县,很多山区群众都有香椿种植的传统,也有少部分群众实施规模化种植,不仅丰富了自家餐桌,更成了不少群众增收致富的“短平快”产业。
云南网记者官媛敏通讯员李忠贵钟应生
来源:云南网